如果你看過公視 "風中緋櫻"可能就會知道霧社事件的來龍去脈 清流部落的過去有一段深刻的故事 霧社事件結束後又發生了二次霧社事件 如下文轉載自http://www.e-tribe.org.tw/gluban/DesktopDefault.aspx?tabId=133 前往蕙蓀林場的路上 特別拐個彎去造訪 有一間民宿 明月小築 是劇中主角高山初子的後代所開 看到部落一角的餘生紀念館特別留念
地理位置 | |
霧社事件與川中島的由來
清流部落居民均屬泰雅族亞族賽德克族群(Se-edeq),原世居霧社地區。1930年10月27日,因不堪日本暴政統治,爆發霧社原住民抗日事件,震驚國際。1931年5月6日餘生後裔遭日本政策強制迫遷現居地─清流部落。由於現居地是由兩條河(北港溪和眉原溪),台地中央地帶又有一條族人們稱為阿比斯溪的小溪貫穿,因為有三條溪流包圍住此地,因此日治時期被稱為「台中州川中島社」。國民政府來台後看見北港溪清澈之溪流,認為此地為一好地方,因而改稱清流部落,我賽德克族人則自稱Alan-Gluban(谷路邦部落)。
從霧社到清流、六個部落整合成一個部落的發展過程
1930年霧社事件前,清流部落居民世居霧社地區,分屬DloDUX(圖羅德夫,現今仁愛國中);Gu-G’’u(庫奴,現今春陽部落);TruWAN(圖路彎,現今春陽溫泉區);SuKu(斯庫,現今雲龍橋旁上方);MeHeBu(梅黑濮,現今廬山溫泉);BoAlun(波阿倫,現今盧山部落)等六個部落,總人口數約1400人,事件後迫遷至Gluban (清流部落)時人口僅298人,幾近滅族,足見事件之悲壯。後又逮捕潛回原居地者4人(1人年幼飭回,3人處死),再經日人長期佈線調查偵知,尚有23人於事件中襲殺日人,於1931年10月15日以全村歸順式名義,於埔里逮捕此23人,並凌虐處死。迫遷之初,有因水土不服病故者或憂恨、自殺者不乏其人,更可悲者經皇民化教育誘導部分青年參加高砂義勇軍,強顏事仇,餘生後裔剩下老弱婦孺僅存200餘人。
青蛙石步道
這是一處力求力自然樸實的莊園,一棟與言很少,心意義很多的建築,山嵐、雲彩、落日、流星...美景俯拾皆是。
願您在此獲得的不只是舒適與放鬆,更希望您在大自然的洗禮之下,重新燃起面對生活挑戰的熱情與智慧。
摘錄自雅云山莊網站
大雪山步道的終點 大雪山神木 標示0K(公里)從東是到此約莫49公里啦
留言列表